首页 常识

宝月楼在故宫什么位置(宝月楼与新华门的传奇变迁)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8 10:35:12    



历史图片



在北京的西长安街,有一座充满历史底蕴的建筑——新华门。它曾经是宝月楼,见证了清朝的辉煌与沧桑,而后又在时代的浪潮中演变为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新华门。

宝月楼建于清朝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在《御制宝月楼记》中提到,此楼建成后是临水赏月的佳处,颇有月中广寒宫的意境,故而得名宝月楼。这座楼长不过十丈,宽不过两丈,上下各有七间,琉璃瓦顶,雕梁画栋,风格典雅。登上宝月楼,可以北眺三海、南观街市、东看紫禁、西望远山。其内部陈设丰富且豪华,清宫档案中有着详尽记载。

然而,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国2000多年的皇权专制被废除,清帝退位。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将中南海确定为总统府。因中海东岸的西苑门外交通不便,于是他把南海南岸毗邻西长安街的宝月楼改建成了总统府的大门,并更名为“新华门”,寓意“新中华”。


新华门

在改建过程中,施工者对宝月楼进行了一定的改造。二楼格局不变,把楼下一层正中三间的前后墙壁拆除、打通,两旁的两间保留,形成一座两层七间三门的宫门。同时,为了使宝月楼更具大门的样式,施工者仿照四合院门口“八”字影壁的样式,用两堵倾斜的短墙将断墙和宝月楼的两侧自然连接起来,并在楼北建了一堵大影壁,使门外无法看到里面的景色和建筑。此外,还将义和团运动时被焚毁的端王府里的一对石狮子移于门前。

新华门是一座两层砖木结构的楼阁,设计别致,顶部为卷棚歇山顶,覆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彰显着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一层楼檐下悬挂着“新华门”匾额,此牌匾由著名书法家袁励准书写,笔锋雄劲有力,其字体为正宗的馆阁体。袁励准是前清翰林,民国后任清史馆编纂、辅仁大学教授,工于书画。牌匾在民国时期曾悬挂在新华门二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移至一层,原二层位置则改为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如今的新华门,具有浓厚的政治和历史意义。二层明楼正中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彰显着国家的威严和统一。门内是毛泽东题写的“为人民服务”红底金字影壁,两侧的八字墙上,用红底白字书写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两条标语。门前两侧屹立着一对石狮,门前正中央有一根旗杆,旗杆上高高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新华门的变迁,不仅是一座建筑的演变,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封建王朝的衰落、民国时期的变革以及新中国的崛起和发展,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历史和政治符号。

宝月楼的历史文化和新华门的演变,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的更迭与进步,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铭记历史,不断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