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释义】
指一个人担任两项职务或承担双重责任。
【典故出处】
《世说新语》
南北朝时梁朝有一位名臣张绪,一生清廉正派,没做过损人利己的事,在朝臣中很有威望。偏偏他有个不孝之子,二十八九岁了仍不肯读书、不思进取,整日里带群家丁城里城外乱跑,吃喝玩乐,不务正业。
这一年,张绪告假回乡来探亲,乘船而下,除夕傍晚行至家乡的水面上。他站立船头,极目远眺,陶醉在即将和父母、妻儿相见的喜悦之中。忽见岸边有六七个人影,嬉笑着由远而来;懒懒散散,不成体统。到了近前,张绪发现领头的正是自己的儿子张充。世界张充佩剑携弓,左臂拖着鹰,右臂牵着狗,身后的家丁背着捕获的猎物,分明是刚刚打猎归来。儿子虽然长得这么俊美,却是这等逍遥无志,张绪不禁火气上升,立即差人大声喝住张充。张充见父亲大人回来了,急忙让人接过鹰牵过狗,拱手施礼。
张绪怒道:“你个不孝逆子!看看像什么样子?一手托鹰,一手牵狗,一身两役, 完全被无聊琐事累住了。你已不是几岁顽童了,难道就这样潦倒一生?”
张充闻言,羞愧万分,顾不得是在江边碎石之地,跪下来连连叩头,沉重地说:“儿已知过,望父亲大人且息雷霆之怒。 儿今年29岁,明日适当春节,圣人云:'三十而立'。儿定当发愤,不再......”
张充被父亲的一顿训斥激醒了,此后攻读不辍,学问大增,后来成才为官,报效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