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战国七雄最早灭的国家为什么是韩国?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09 17:41:58    


我们先来追溯一下韩国是怎么来的,这里我们得说到韩国的前世——晋国。

当时春秋末年诸侯国中晋国为强国,《韩非子· 难三》曰:“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这还不说,还在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晋襄公时期肴之战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同时期在晋国在鞌之战中大败齐国,晋厉公时期连败秦、狄,鄢陵之战大败楚国后,重得天下,独霸中原,达到晋国霸业的巅峰。

然而一统天下的一手好牌却被自己打烂了,公元前453年四氏中韩、魏、赵三家联合灭了智氏后奏请周天子分为诸侯国,这也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魏、赵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韩景侯)韩虔为第一代君主。


分地时,韩国已经有了自己的规划了。策士段规对韩王说:“分的(地)必取成皋。”韩王曰:“成皋,石溜之地也,寡人无所用之。”段规曰:“不然。臣闻一里之厚,而动千里之权者,地利也。万人之众,而破三军者,不意也。王用臣言,则韩必取郑矣。于是韩王就答应了,便要下了土地贫瘠且战略位置重要的成皋。

此后韩国开始慢慢的发展崛起,公元前375年一举灭了郑国一跃成为了战国七雄之一。

时间来到韩国第五代君主(韩懿侯)韩若山,他一心想统一晋国,起了消灭魏国的野心。有的同学就会问了,不是还有赵国吗?怎么忽略了赵国的存在?话说在公元前583年晋国豪门家族赵氏被国君灭族,世家纷纷与赵氏划清界限。此时晋国赵氏家臣韩厥冒死救下赵朔之子赵武(赵氏孤儿),于此与韩式结下渊源

然而韩赵和魏没有打起来,原因是韩赵闹得不欢而散。赵方观点是杀侯灭国,韩赵直接分土地;韩方观点是将魏国一分为二,分别立魏罃和他儿子魏缓为君,将魏国一分为二从而削弱势力。一个霸道蛮横一个有仁有义自然谈不到一块儿。事后魏惠王听得此事勃然大怒,开始启动复仇者计划。公元前354年,十万魏军包围宅阳,危难之际韩王束手无策群臣皆无话可言。正在此时一名叫申不害的臣子进言说他有缓宅阳紧急之法,就是让韩昭侯行执圭(古代王侯朝聘、祭祀用的贵重玉器)之礼,拜见魏侯。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韩昭君选择了屈服苟活。魏侯一看见自己的仇人俯首称臣尤为高兴,想想算了吧就撤了军,韩国因此逃过一劫。


申不害此计一出立竿见影国危解除,他顺理成章地得到了权贵的信任。也因为这个人韩国军事力量、国家财富开始了向好的方面发展。公元前351年韩昭君封申不害为相邦,命他进行变法,于是韩国的变革开始了。

申不害为法家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第一步壮大军人队伍,将韩国各个贵族私兵纳入国兵统一训练管理;第二步充实国库,也是通过打压贵族没收权力和财产;第三强调国君权力,实行"术"治。第四注重兵器研究,于有”天下强弓劲弩皆出于韩“之说。这四项起初看起来还是很成功的,从改革开始十五年内过着安逸的生活。”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那个时期韩国被称为劲韩

其中我们得着重说说他的第三项工作,因为这为之后的亡国埋下了种子。他主张国君无为而治,国君的职责就是观察官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是否有揽权、专权、集权等问题,众多耳目暗中监视臣子,如有不敬立马惩罚;臣子必须一心一意的辅助国君,注重阶级分明不得分乱,就算议论国君都会被杖棍。朝中上下充斥着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人人自危。

话锋一转,当时魏王想称“夏王”于是在当时的宋国城外摆出天子仪仗并邀请了列国参加,结果韩、齐没有去,当时强国秦国都派人去了,魏王肯定想你俩太不给脸了,那就摆他们一道。公元前343年魏国发起马陵之战攻打韩国,韩国肯定抵挡不住魏国的进攻,便差人说服齐国求救,于是韩借齐重创魏国。魏国经此战后元气大伤,失去了霸主地位。


时间来到韩国第七代君主韩康,魏国虽元气大伤,但西边的秦国因为商鞅变法一跃成为霸主。将军白起更是战无不胜,秦国开始向东方蚕食。以前的冤家韩魏,逼不得已结盟抗秦。韩魏联军24万人PK秦军10万人,结果令人唏嘘,韩魏输了。24万人并被秦军全歼灭。原因就是韩国把尔虞我诈、相互算计的国风搬上了战场。韩魏商议,韩为先锋,魏紧跟其后,韩国不干。那我魏国作先锋你在后面支援总可以吧,上了战场后韩国眼看着魏国被打也不救援。坑了自己的第一位兄弟。


公元前262年韩国第十代君主韩然即位,秦国拔野王而孤立上党。此时韩国相邦张平(汉朝张良之父)出计,将上党直接献给秦国,请求息兵;一面密谋将上党献给赵国,想嫁祸于赵国。赵国接受了上党,引发了秦国强烈不满,于是乎出兵攻赵。赵军约45万人PK秦军约60万人,结果45万人全军覆没,秦军伤亡约20万人。想想300年前韩式还救下赵氏孤儿,300年后国家性格面貌悬殊多大,从救人到害人,真的是实力坑了自己的第二个兄弟啊。


此时韩国仅还剩下两郡,但为了苟活也是殚精竭虑。公元前246年韩国派一个叫郑国的修渠人前往秦国,说服秦国将泾水引入洛水,表面上是为了使关中成为沃野和运输通道,实则意义是消耗秦国财力、物力、人力,缓解秦国东扩的步伐。结果目的被秦国识破,但这条渠后来还是被命名为“郑国渠”,这条渠约十年才完工,你看看这种偏方韩国都能想得出,心机得多重。

公元前239年韩废王即位,听这个名字也晓得韩国即将凉凉了,他就是末代君主韩安。韩国做了最后的挣扎,韩安派当时的大学者韩非子去秦国侍奉秦王,从中左右秦王对韩国的激进想法,当时秦长史李斯嫉妒韩非的学问,于是用计毒死了韩非。韩非死后两年,公元前230年韩国彻底亡国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