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痰湿体质?
1、肥胖:大多数腹大,是由于脾胃的运化功能相对不足,导致体内水分不能正常分配和疏散,导致痰湿。
2、打瞌睡:痰湿的人血液稠度较高,大脑缺氧,大脑供血不足,导致记忆力差,注意力下降。尤其是脾虚的人,早上更想睡觉。
3、油腻:皮肤毛孔也是人体的新陈代谢通道之一。痰湿者的皮肤代谢产物常油腻黏腻,容易形成粉刺。
4、行动迟缓:反应迟钝:痰湿患者大脑供血不足,往往反应较慢。
5、舌肥(舌缘有齿痕),舌苔厚:舌色苍白,整体比较肥嫩,舌上可见一排排纹路舌尖。齿痕和厚厚的舌苔常显得白腻;热痰湿会出现舌苔黄;寒痰湿会出现舌苔白。
6、月经量少,月经推迟甚至闭经,容易产生多囊卵巢肿瘤。如果痰湿型肥胖伴有月经不调,就必须延长治疗时间。
7、不爱喝水:嘴巴很粘,很少口渴,喝水不易吸收,容易引起腹胀。尿液浑浊浑浊起泡:痰湿者体液浓稠,多见小便浑浊。
痰湿体质易引起的疾病
肥胖——“胖人痰湿多,瘦人内热多。”有痰湿的人很容易发胖。
高血压——高血压通常伴有胸闷、恶心、头晕和肿胀的症状。
高脂血症——痰湿使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导致高脂血症。
脂肪肝——饮酒、高脂饮食、熬夜引起的脂肪肝,多与痰湿体质有关。
冠心病——痰湿引起高脂血症,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冠心病。
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很容易导致脑血管疾病,如中风或暂时性脑缺血。
痘痘——痰湿体质的皮肤多为油性皮肤,容易长痘痘。
胃病——痰湿体质的人常因饮食不节制而患上肠胃疾病。
月经不调——容易引起月经推迟、月经量少甚至闭经。
常用中药材
重点是滋补肺、脾、肾。可用于温燥祛湿产品,如半夏、茯苓、泽泻、瓜蒌、白术、车前草等。但请记住,“病停则药停”不能长时间使用。
二陈汤
若肺不宣而降,则应清肺化痰。
主治:湿痰证,痰多咳嗽,恶心呕吐,胸脘痞,四肢沉重,头晕心悸,舌白滑。
参苓白术散
益气健脾,利湿止泻。
主治:脾虚证。饮食不足,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无力,舌淡,舌白腻,脉细数。
六君子汤
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痰湿证、食少便溏、胸腹痞闷、呕吐逆等。
平尾散
燥湿健脾,消肿散饱。
主治:脾地不运,湿浊,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想食。
祛湿方法——艾灸
痰湿者必须同时健脾养脾。祛湿最有效的方法是艾灸。
我知道几个祛湿穴位,在这些穴位上按摩和艾灸是非常有效的祛湿穴位。
祛湿穴位:神阙、关元、中脘、天枢、足三里。
祛湿原理:肚脐周围的腧穴有健脾祛湿的作用,足三里有温阳暖胃的作用。
功效:温阳、补气、除湿。
【神阙穴】
神阙就是肚脐,也叫肚脐,是人体的人脉上的重点。
它位于肚脐与命门穴平行。此部位不可按摩,可用艾草温灸。
取穴:在肚脐。
方法:温灸,约15分钟。
【关元穴】
此点在肚脐下三寸。这是女性改善妇科疾病的重要穴位。
关元穴具有养精壮体、滋养下焦之功。它可用于生命力的激活。
方法:温灸更有效。
【中脘穴】
位于胃体中部,故称中脘。
中脘能调节胃气血阴阳虚盛,具有和胃健脾、减毒利水的作用。
人体如果胃气不足,容易出现胃痛和腹痛、呕吐、反酸、腹泻、便秘等症状,按摩中脘可以加强肠胃保养。
取穴:上腹部、胸骨下端、肚脐连线中点。
方法:推拿、温灸。
【天枢穴】
天枢能治疗肠胃疾病,是掌握胃气的门户。
气血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进入大肠经。如果胃不舒服,可以按摩天枢穴。
取穴:位于人体中腹,肚脐两侧二寸,一左一左。
方法:按摩或温灸。
【足三里】
孙思邈曾说:若要安,三里常不干。
此穴具有健脾、暖胃、温阳、利尿、止泻的作用,是保健的关键穴位。
过去,官员进入蜀地(四川),在足三里施灸,以防浊瘴入侵。
取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一指横距胫骨前缘。
方法:艾条灸或揉搓,每次10分钟左右
结语:劳逸结合
除了从饮食和用药入手,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愉快的心情,同时多做一些体育锻炼,“痰湿”体重容易累,要长期坚持锻炼.如散步、慢跑、球类运动、武术、八段锦和跳舞。活动量应逐渐增加,使松弛的皮肉逐渐变得紧实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