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李志峰 齐岚森
你试过脚踩板子在水上飞驰、时速飙到四五十公里,身体却像粘在水面上、又能腾空翻个圈的体验吗?这就是世运会项目——滑水,一项把“刺激”和“优雅”完美融合在一起的运动。
摸鱼、划水……近年来,这些“躺平式”的词语在年轻人中逐渐流行。然而,在本届成都世运会上,和“划水”同名的项目——滑水,则向世人展示了水上运动的极限交响。
8月9日下午,在成都世运会比赛场地——三岔湖国际水上运动中心举行的滑水比赛半决赛中,记者就现场目睹了一幕幕水上的翻转腾挪。这个运动项目既是力量与浪花的碰撞,更是一场水上速度与激情的比拼。


8月9日,成都三岔湖马鞍山,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尾波冲浪比赛现场,选手正在比赛中。记者 齐岚森 摄
据了解,滑水运动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作为一项表演项目亮相,并于1981年成为世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滑水是一项结合速度、技巧与平衡的水上运动,参与者借助摩托艇的牵引,脚踏滑水板在水面滑行,做出各种翻转、跳跃等动作。按动力来源与形式,滑水运动又分为:尾波滑水、尾波冲浪、索道滑水。成都世运会滑水项目设项即为上述3个分项,赛程为期3天,参赛运动员共88名,男女各44名。本次世运会中国队共有7名运动员,获得滑水项目的10个参赛资格。

8月9日,成都三岔湖马鞍山,第12届世界运动会尾波冲浪比赛现场,选手正在比赛中。记者 齐岚森 摄
值得一提的是,8月7日晚本届世运会开幕式上的点火仪式,就是滑水选手举着火炬“竹梦”,在摩托艇的牵引下,成功点燃世运会首个“水火相融”于湖中的火炬塔。
四川眉山籍运动员徐露既是成都世运会开幕式的两名点火手之一,也是索道滑水女子资格赛第一位出战的选手,还参与了尾波滑水的资格赛。“破浪的力量靠勇气,腾空的姿态靠技巧。”她介绍说,滑水是水上运动的极限交响,它要求运动员在高速牵引下精准控制身体平衡,同时瞬间决策动作组合,兼具爆发力与艺术表现力。
记者了解到,由于表演极具艺术性,滑水还被称为“水上芭蕾”。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运动四部主任刘青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中国滑水项目发展相对缓慢,整体竞技水平与欧美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但在女子尾波单项,我们一直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此次参加世运会尾波滑水和索道滑水两项的徐露,最有可能取得成绩突破。”
刘青还透露,本届世运会尾波冲浪项目运动员全部来自社会爱好者。近年来,尾波冲浪项目在我国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中颇受欢迎,社会俱乐部数量也迅速增加。“这也为滑水项目真正走向市场、走向大众参与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什么很多人一沾上滑水就“上瘾”?巴黎奥运会花样游泳冠军、四川大学体育学院教师肖雁宁解释,就是因为那种“人在水上飘、风声在呼啸”的刺激感,就像点燃了一团火在身体里燃烧。“可是,你又需要精准地控制身体和滑板,你必须像湖水一样平静沉稳。”在她看来,这种“一半火焰一半湖水”的奇妙结合,正是滑水让人上瘾的原因。
原稿点击>>峰仔看世运|刺激又优雅,“滑水”项目了解一下-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