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劳动是劳动者一生的功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1 11:45:00    

很多年前,我在鲁西南乡村看一场露天电影,女主人公说的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汗水流到嘴里是咸的,流到心里是甜的。说这话时,她正在干打垒工地劳动,挂满汗珠儿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意。这个场景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使我对劳动怀有美好印象。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所有成功者的背后都有大量艰辛的劳动。徐悲鸿在给学生刘勃舒的信中写道: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乃有所得。早在巴黎求学期间,徐悲鸿就经常到动物园看马,观察马的习性和动作,并画了大量速写,打下了画马的牢固基础。后来他又游历了很多出产良马的地方,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法和风格。在确定立意和马的大体形态之后,他迅速画出飞扬的鬃毛和马尾,再根据鬃毛和马尾的动势画马头、马身和马腿,最后画出马蹄,一匹奔驰的骏马便跃然纸上。辛勤劳作及千锤百炼的功夫,使徐悲鸿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上了画坛的巅峰,最终成为一代大师。

许多事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有人问球王贝利哪一场进球最精彩,他说,下一个。这与女作家张洁的回答不谋而合。那年我在首都剧场听她的文学讲座,有人递纸条问她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部,她微笑着说,下一部。只有将已有的成绩清零,才能找到新的目标,开始新的征程,成就更大的辉煌。懒惰的人往往浅尝辄止,他们永远无法领会“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真正含义。

有的人貌似勤劳,却走在旁门左道上。当毕飞宇得知网络写手每天写一万字时,笑着说,我一天写六七个小时,也就一千到一千五百字。一天一万字太不正常了,人的能力达不到,只能降低对文字的要求,那是我不能忍受的。我赞同毕飞宇的观点,如果我知道某人每天写一万字,绝对不会去读他的作品,因为我不想到他的文字里去游泳。文学创作是多么崇高的劳动啊,但如果产生的是文字垃圾,便亵渎了文学。我钦佩毕飞宇对纯文学的坚守,一天写一千到一千五百字,精雕细刻,是对文学的敬畏,也是对读者的尊重。所以,他两获鲁迅文学奖,并获得第四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和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当之无愧。

劳动是劳动者一生的功课,真正勤劳的人心态平和、光明磊落、慈悲而睿智。古时候有个叫百丈的禅宗大师,他喜欢与门人一起除草、扫地、砍柴、劈柴,直到八十高龄,仍然坚持每天劳动。门人看他年纪大了,劝他休息,但他依然我行我素。门人无奈,便把他的劳动工具藏了起来。这一天,大师没有劳动,也没有吃饭。一连三天,天天如此。门人以为他生气了,便把工具还给了他。第四天,大师开始劳动,也开始吃饭。当晚,他给门人讲禅时说,一日不做,一日不食。

禅宗大师的话,使我想到很多年前的一次文学讲座。那天,浩然动情地说,我为什么拼了老命写《苍生》?因为有人说我除了高大全,除了阶级斗争,就不会写作。如果不拿出这部《苍生》,我就破产了。这话听起来像是赌气,其实他的观点是:写作是作家的生活方式,作品是作家的存在方式。不论一个作家曾经多么辉煌,只要没有新作品问世,他就不再是作家了。浩然对待写作的态度,一如禅宗大师对待劳动。

对柳泉居士蒲松龄来说,写作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他在山东淄博蒲家庄村柳泉旁边的茅亭下摆一张方桌,以清茶香烟招待过往路人,邀其谈狐说鬼,借以搜集素材。然后,潜心创作,以辛勤的劳动成就了流芳后世的经典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我不相信神奇,只信工夫。所谓神奇,无非是对某件事千百次的重复。重复得足够长久,才会出神入化。从工夫到功夫,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与一个字眼儿密不可分——劳动。劳动是一件神圣的事情,不如意的日子在劳动中过去,想要的生活在劳动中到来。

来源:北京号

作者:岳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