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意味着天气逐渐转凉,这不仅是季节的交替,更是我们身体需要进行调整和适应的时刻。掌握立秋的养生之道,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季节变化,还能提升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秋季常见疾病。
饮食调养 少辛多酸 润燥护脾
1.少辛增酸护肺气:生姜、葱蒜等辛味发散之物宜减,酸味食物如山楂、乌梅、葡萄等可收敛肺气,减轻秋燥伤肺。
2.滋阴润燥防干渴:梨、莲藕、百合、银耳、蜂蜜等皆可生津润肺,缓解口干咽燥、皮肤干燥。
3.健脾祛湿调脾胃:暑湿未退,饮食宜清淡,山药、薏米、莲子、芡实等健脾利湿之品尤佳,少食生冷油腻,避免损伤脾阳。
起居运动 早卧早起 适度平缓
1.早卧早起敛阳气:《黄帝内经》言“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顺应阳气收敛之势,保障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伤阴。
2.“秋冻”有度慎添衣:“春捂秋冻”意在增强耐寒能力,但早晚温差大,体弱及老人儿童需及时添衣,尤其护好颈背、肚腹、双脚,避免风寒入侵。
3.运动宜缓忌大汗:选择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等缓和运动,微汗即可,避免剧烈运动致阳气外泄、津液耗伤。
情志养生 安宁神志 疏解悲秋
1.保持心境平和:遵循《内经》“使志安宁,以缓秋刑”之训,遇事从容,减少焦虑烦躁。
2.主动排解郁气:多与亲友交流,参与喜爱的活动。登高远眺、赏秋景亦有助于开阔心胸。
防病要点 防燥护肺 保暖避寒
1.预防呼吸道疾病:秋燥易伤肺,诱发干咳、咽痛、鼻干等不适症状。注意补充水分,室内可适度使用加湿器。避免接触过敏原,注意通风换气。
2.养护脾胃防腹泻:夏秋之交湿气仍重,生冷食物易致腹痛泄泻。食物务必新鲜洁净,避免暴饮暴食。
3.“秋冻”不适及时止:若感寒冷不适,尤其是关节疼痛者,应立即添衣保暖,不可强忍。
来源:上党晚报
编辑:邢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