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滨州市:住权与产权同步 规范和高效并举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1:58:00    

大众网记者 邢镇 张倩 滨州报道

房屋是群众最基本最重要的财产,“办证难”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通常商品房项目建设周期为2至3年,交房与拿证间的漫长等待,成了困扰无数业主的“心病”。滨州市聚焦新建商品房交房后群众办证难问题,强化新建商品房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和监管,创新推进购房人“收房即拿证”改革,通过制度创新、明晰权责、数字赋能,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责的责任体系,实现新建商品房项目依据《商品房买卖合同》按时、按约定向购房人交付并同步完成商品房转移登记(分户证),从源头防止新的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出现,形成房地产规范管理长效机制,切实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截至目前,滨州市累计化解问题小区804个,惠及群众133839户。

健全推进机制,密切联动协作

制定政策标准。出台《滨州市新建商品房“收房即拿证”改革实施方案》,贯穿新建商品房项目建设、预售、验收、登记等业务全流程,健全完善优化流程、部门协同、提升服务、完善保障等4个方面共29条便民利企举措。强化专班推进。成立改革工作专班,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下设协调督导、优化服务、税收服务、信息共享、诚信评价、舆情引导等6个工作组,统筹推进“收房即拿证”改革。纵向覆盖10个县(市、区),横向联动14个市直部门,明确45项任务分工,协同推动改革实施落地。建立联动机制。建立会商制度,组织业务联席会议,调度督导、定期通报工作进展,督促加快改革落实到位。开展全市新建商品房“收房即拿证”改革各项任务目标的年度考核考评。

明确权利义务,倒逼责任履行

修订《滨州市新建商品房买卖合同(预/现售)范本》内容。将房屋所在楼幢已办理不动产首次登记作为商品房交付的必选条件,增加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时,同步申请办理商品房预/现售合同备案和预告登记描述。将“交房即交证”作为收房约定条款纳入商品房买卖合同。督促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履行主体责任,引导购房人及时提供办证材料,实现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交房同时为购房者一并发放《不动产权证书》。依法加强开发建设单位的税收征管。强调新建商品房完成验收时,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及时为购房人开具购房发票,为后续购房人缴税、办证奠定基础。

强化信息共享,拓展网办渠道

加强数据共享。实施不动产单元代码“一码关联”,完成不动产、工改、电子证照、网签、消防验收、水电气热等15个业务系统的对接,接入事项30个,创建292个联办项目组,实现各部门数据的互通互认和信息共享集成。强化证书应用。依法推动不动产权电子证书标识在查询、共享和落户、入学、交易、租赁、贷款等事项中的应用,2024年生成、发放电子不动产权证书、证明9万余份。推广全程网办。优化完善不动产网办平台,线上申请不动产登记和缴税,同步推送电子证照和完税证明,申请材料电子化、档案无纸化,办理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全程网办37000笔业务,网办率95%,位居全省前列。

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效

优化联合验收。优化土地、规划、消防、档案、竣工、人防6个验收事项联合审批流程,合并竣工验收阶段涉及的4个测绘事项,将申报材料由34项精简至11项,工作时限由50天压缩至7天。实行“验登合一”,新建商品房项目验收通过的同时,1个工作日内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办结不动产首次登记申请。同步交房发证。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约定交房前将收房通知、办证申请、契税缴纳方式一并告知购房人。不动产登记部门全程牵头协调,指导帮助,对按期按要求提供材料的购房人,实现一手拿钥匙、一手拿证书。

规范行业秩序,建立诚信体系

持续加强项目监管。对全市128个在建在售项目逐一落实“一官两员”、包保责任制度,印发《滨州市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实施细则》,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步调一致、环环相扣、责任明确的监管体系,防范问题项目新增,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立行业诚信体系。对于不按照合同条款履行办证义务、不及时实施交房交证、不及时开具发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依法纳入企业信用管理。加强宣传推介。主动开展培训宣讲,对房地产开发企业、购房人进行政策解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企业和群众知政策、懂政策、用政策。

滨州市自实施“收房即拿证”改革以来,实现了从“多件事项”到“一件事办”。网签、预告、抵押等三个事项“一次办”,收房、转移登记、查询、缴税、缴费、领证等六个事项“一次办”,企业从项目竣工到完成登记的办理总时限压缩50%以上。实现了从“分散审批”到“打包办结”。合并审批和登记事项,申报材料由34项精简至11项,缩减超过67%,工作时限由50天压缩至7天。实现了从“隐患重重”到“源头化解”。一次办结所有收房拿证事宜,从源头上有效杜绝矛盾纠纷隐患,保障人民财产安全。截至目前,已开展“收房即拿证”改革小区36个,涉及群众6300余户,实现收房和拿证之间的“零时差”和“零等待”,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