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小布丁·早安 | 地名里的重庆:重庆工业历史与文化在双碑交汇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07:33:00    

一谈及沙坪坝区的双碑

很多重庆人的心中便浮现出嘉陵厂的影子

那家曾以摩托车生产闻名的企业

风靡一时的嘉陵摩托

更是成为了一代人的时代记忆

而双碑的工业历史可追溯至抗战时期


每天了解一个重庆地名


今天,小布丁邀你一起来聊聊双碑


双碑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

历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重庆先民在渝中半岛筑城

为了与关中地区取得政治与经济上的联系

开辟了一条

从渝中区三圣殿通往陕西的驿道“正北路”

从此不管是上歌乐山到永兴场、青木关、璧山

还是上青草坡买瓷器

又或是到北碚、合川

人们都要从这条路经过

明崇祯十三年(1640)

为方便行商旅客

当地人在正北路上修建了一座石桥

名为“永胜桥”


永胜桥现状。图源:沙坪坝发布


桥下有一小溪,因附近多詹姓人家

故名“詹家溪”

清道光年间

乡民捐款在永胜桥附近新修人行路与正北路交叉

为指示两条路的方向,也为表彰乡民善举

詹姓人家在永胜桥头岔路口立了两座石碑

从此这地方被称为双碑


20世纪50年代初

渝南公路建成通行

起点为今沙坪坝三角碑

经北碚到南充

由于公路通过双碑

人们开始沿路建房

形成了小街

叫做双碑街


双碑街景。双碑街道供图


要说在双碑这个地界上发生的故事

就绕不开两座兵工厂

重庆嘉陵厂和特钢厂

1875年

嘉陵集团的前身龙华制造分局在上海创立

“九一八”事变后

工厂辗转搬迁到河南巩县、湖南株洲等地

全面抗战爆发后,工厂从株洲内迁双碑

更名为“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五兵工厂”

为抗战制造枪弹、木柄手榴弹等武器弹药

成为抗战时期的军工重地

也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深厚的工业底蕴


防空洞内的兵工署第二十五工厂厂房。

图源:沙坪坝发布


解放后,工厂更名为国营嘉陵机器厂

1979年实施“军转民”政策

开发生产民用摩托车

“嘉陵摩托”由此诞生

当年9月15日造出

全国第一辆民用摩托车嘉陵50型


摩托车嘉陵50型照片。图源:沙坪坝发布


在双碑

曾与嘉陵厂齐名的军工企业还有重庆特钢厂

特钢厂的前身为兵工署第二十四工厂

二十四工厂在抗战期间

不惧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

一边扩建,一边坚持生产

产量由数百吨增至上千吨

特种钢最高年产曾达到四千多吨

为抗战期间的重庆军工企业

提供了大量优质钢材

重庆解放后

二十四工厂改名为“西南工业部102厂”

对外代号“重庆市2307信箱”

军转民后

2307信箱改名为“重庆第二钢铁厂”

简称“二钢”

与重庆钢铁厂(重钢)相区别

后又改为“重庆特殊钢厂”

简称“特钢”

随着特钢与嘉陵厂的发展与扩建

双碑居住人口日益增多

双碑街繁荣兴旺了起来

时光流转

双碑这片土地上

依然深藏着军工人的自豪

辖区遗存兵工厂旧址

老旧军工设备等

得到精心保护

正孕育新生


重庆嘉陵机器厂旧址被沙坪坝区文旅委正式列为沙坪坝区不可移动文物。双碑街道供图


双碑的旧厂址遗存有

兵工厂旧址、老旧军工设备

40余栋上世纪50年代的苏式建筑

别具风情的园林式街区


双碑苏式楼。双碑街道供图


如今的双碑

已成为军工文化的一座展示地标

在这里

一个个历史遗迹都成为了

双碑文创的资源宝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