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成焕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1938年4月18日,朱德总司令专程从八路军总部赶到榆社县郝北村,与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等一起为一位烈士送行,这位烈士就是八路军第129师386旅772团团长叶成焕。
“这次战斗是一场硬仗,我不放心,你就让我打完这一仗再休息。”这是叶成焕参加长乐村战斗前所说的话。当时他已身患肺病、经常吐血,这一仗,他牺牲在了武乡县。
叶成焕,1914年出生于今河南省新县,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苏区,他先后任指导员、营政委、团政委、师长、师政委等职,率部屡建战功,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员虎将。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担任772团团长。初上太行山,772团就在叶成焕的指挥下,接连打了长生口、七亘村、黄岩底等几场漂亮仗。
七亘村位于平定县。1937年10月,日寇第二十师团来到平定,企图攻打太原。七亘村是日军的必经之地,所在山谷又将是日军的唯一行进道路。
10月26日到28日,在刘伯承部署下,叶成焕带领部队在这里连续两次伏击日军辎重部队。在同一地点打击同一支部队,创造了我军军史战史上重叠设伏的经典战役,充分体现了叶成焕的军事才能。随后,他又率部参加了神头岭、响堂铺等著名战斗,有力地打击和钳制了日军,为创建晋东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8年春,屡次遭受打击的日寇纠集3万兵力,向太行山区进行“九路围攻”,而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的最关键一战就发生在武乡县长乐村。
1938年4月16日晨,长乐村战斗打响,叶成焕率第772团与兄弟部队一起将东撤的日军截为数段,压缩到狭窄的河谷里。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八路军共歼敌2200余人。
这时,有千余敌人从辽县来援。鉴于全部歼灭该敌已无把握,刘伯承决定以一部分兵力迷惑牵制敌人,主力立即撤出战斗。叶成焕接到命令后,一面指挥部队打扫战场,装运战利品,准备撤离;一面跑上一个高坡,观察敌人增援部队的情况,完全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突然,一颗子弹射中了他的头部,叶成焕倒在了血泊之中……
18日凌晨,叶成焕壮烈牺牲,年仅24岁。
新中国成立后,叶成焕的遗体迁葬至河北省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2009年,叶成焕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