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方县人民政府_政务要闻】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外出务工群体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家庭分离、权益保障、就业创业等问题也成为他们的“心头愁”。近年来,大方县东关乡聚焦外出务工人员“家里事、寨邻事、自身事、政务事”四大关切,通过完善家庭关爱、社会治理、资源利用、就业创业、权益保护、融合发展等六大机制,用精准服务为务工人员撑起“暖心伞”。

“家校社”联动活动现场
家里事:守护“后方”解牵挂
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分离问题突出,面对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以及子女教育等“家里事”问题,东关乡积极布局,强化未成年人保护、教育保障、留守老人管理、留守妇女关怀,为13名农民工子女解决入学难题,累计为131名留守老人提供健康体检和生活照料,针对留守妇女开展家政服务、种植养殖技术等技能培训125人次。截至目前,该乡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家里事”51件。
七家田社区村民谢学礼的儿子在江苏打工,儿媳妇在大方快递公司工作,照顾孙子的重任大多时候就落在了谢学礼家两老的肩上。谢学礼说:“因为‘家校社’(家庭学校社区)联动的这个活动,让我们更加了解到防溺水的有关知识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知识,我们更加关注孩子了,我觉得这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村民举手赞成制订公约
寨邻事:邻里互助破“俗”题
外出务工人员家中劳动力弱,农事难打理等问题突出,面对陈规陋习、人情往来等“寨邻事”问题,东关乡积极谋划,强化村民自治、德治建设、法治建设,为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提供生产生活等帮助,做到“邻里互助”。制订村规民约,倡导婚事新办、白事简办,规范操办标准,减轻群众负担。提高村民知法守法的法律素养,最终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化解矛盾用法、维护利益靠法的浓厚氛围。目前,该乡成立邻里互助自治组织10个162人,红白理事会10个,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3件,解决“寨邻事”35件。
“村规民约刚出台,我就带头简化了儿子的婚礼。”七家田社区副支书何达坦言,过去高额彩礼让不少家庭压力山大,如今红白事有了“硬规矩”,村民幸福感明显提升。

群众正咨询事务
自身事:赋能发展强根基
外出务工人员土地闲置、劳动技能偏低,面对就业不稳定、创业扶持力度不足、维权意识淡薄等问题,东关乡积极统筹,强化闲置土地盘活、技能培训、岗位推荐、维权服务,将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的土地进行流转,避免土地闲置撂荒,盘活闲置土地15亩。开展技能培训10余次,培训农民工231人次,引导3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发放437人跨省务工交通补助,为1697名农民工提供精准的岗位推荐走访服务。目前,解决外出务工人员“自身事”13件,举办法律知识讲座1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提供法律咨询服务19人次,解决群众“自身事”26件。
七家田社区村民赵凯家两弟兄以前在浙江宁波打工七八年,家里父母60岁了,身体也不太好,孩子也还年幼,老人小孩都需要照顾,村里面了解情况后积极为其出谋划策。赵凯说:“我们正在建的民宿,不但是七家田社区第一家民宿,还是东关乡第一家民宿。以前不是不想回来,是回家来没有事做,如今,在乡里的政策扶持和手续代办服务下,我决定返乡发展民宿,有家乡的‘暖心政策’让我重燃扎根的信心。”

走访群众现场
政务事:贴心服务“零距离”
外出务工人员异地办事难、办事程序多,面对外出务工人员看病就医报销不方便,住房保障等问题,东关乡积极服务,强化贵人服务、医疗保障、住房保障、交通服务,服务农民工23人次,解决农民工困难216个。累计为农民工提供健康体检1448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4930份,解决12名农民工的住房困难问题。通过县级组织的免费高铁专列、大巴专车等措施“点对点”输出7人次务工人员。目前,解决外出务工人员“政务事”47件。
从“家里”到“寨邻”,从“自身发展”到“政务服务”,东关乡用“四事”工作法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外出务工放心、后方保障安心”,为乡村振兴中如何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交出了一份暖心答卷。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