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从“物理集聚”到“化学反应”——看湖南第三方服务机构如何激活产业集群新动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0:26:00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谢卓芳

前不久,省工信厅组织新一轮省级产业集群申报,除对集群高质量发展有硬性指标外,还有一个要求格外引人注意:拥有专业的集群促进组织机构。

近年来,随着产业集聚化发展,包含研发、检测、投资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不参与生产的机构,为何能激发产业活力?在区域经济竞争激烈的当下,我们需要怎样的产业集群服务机构?

破解“集而不群”的尴尬

作为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产业集群是一个相对新鲜的概念。和强调上下游协作的产业链不同,产业集群更强调空间集聚,集群内各成员单位的协作更加多元,如技术共享、人才流动等,因而资源配置和利用更加高效合理。

2019年起,工信部开展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在全国各地选拔产业集群,复制推广典型案例经验,产业集群成为各地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在政策鼓励引导下,全国各地涌现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集群。如何增加集群成员之间的黏性、构建融通发展的生态,成为各地面临的共同课题。

“同行之间很难自发联合,空间上的‘物理集聚’,并不代表可以真正产生‘化学反应’。”湖南省产业集群联盟秘书长杨裕虎介绍,集群内部大家互相不了解,同质化竞争的现象很普遍。与此同时,由于集群内成员多是同行,大家的需求也很相似,容易造成资源重复投入。

在广东东莞厚街的家具产业集群,曾上演过令人痛心的“百厂困局”——300余家家具企业聚集扎堆,但家具检测认证机构严重缺乏,众多家具企业“哄抢”认证资源,不仅造成当地认证标准不一,还影响新品上市。

在长沙,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山河智能等龙头企业曾投巨资,分别建设配套产业园,零配件配套标准“各说各话”,造成资源浪费。针对“集而不群”的问题,湖南持续开展“主配对接、协同发展”活动,成立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协会等第三方组织,由几家龙头主机厂担任轮值会长,通过搭建信息、技术、服务共享平台,推动几家主机厂开始制定互相认可的零配件通用标准,共同建设工程机械产业园、模具产业园,产业集群主体由松散到紧密。

这揭示了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当企业密度超过服务密度,便需要第三方“联系人”搭建桥梁,为集群发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以降低成本、刺激创新。

构建新型集群治理模式

2023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到2025年培育100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目标,并明确要求“建设专业化、市场化的第三方服务体系”。

作为制造业大省,目前湖南已累计培育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5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均居全国前列。这背后,离不开第三方服务机构。

依托骨干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主体,我省大力扶持集群发展促进组织,培育出一批服务能力强、影响力大的集群促进机构,形成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新型集群治理模式。

如由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洲电机等12家单位组建的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国创中心),成立不过短短5年,已攻克20多项关键共性技术。

湖南制造业基本盘庞大,产业基础坚实,催生出大量包含研究开发、物流配送、检验检测、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需求。2024年9月,湖南发布“两业融合共进”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引进培育一批服务机构,构建新型产业联盟,确保到2027年,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超过45%。

去年11月28日,湖南省产业集群联盟在长沙成立。该联盟由省工信厅指导、全省102个产业集群共同发起,各集群促进组织、龙头企业、科研院所、要素服务机构等联合组建。这是全国首个以省份命名的产业集群联盟,针对制造业服务环节,设立产研咨询、工业创新、招商引资等8大促进中心,为全省产业集群提供公益服务。

这个由企业家、专家学者、研究机构、律师等构成的联盟,仅成立5个月,目前已走访全省重点产业集群82个,举办公益大讲堂5场,对接招商项目227个。与此同时,该联盟还发布省级产业集群数字化总平台。平台结合湖南产业集群“一图四库一清单”和正在探索开展的产业集群统计监测体系,动态集纳产值、企业利润等我省102个产业集群关键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杨裕虎介绍,今年将选定6至8个重点产业集群,通过举办产融对接、高峰论坛、业务培训等活动,加强集群生态构建,促进集群成员身份认同,推动产业集群融通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