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新闻讯(记者王丽霞)4月9日上午,记者从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改革进行时 县区在落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天水专场获悉,天水作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与甘肃区域中心城市,辖两区五县及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372万。党的十八大以来,天水市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有力抓手,朝着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

产业升级,工业发展成效显著
天水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142个工业和信息化项目以及41个“三化”改造项目正稳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规上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位居全省首位。精心培育打造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11条重点产业链,杰瑞锂电池负极材料、弘信电子AI算力服务器智造、天水信创产业园等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有力地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促进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未来产业也开始合理布局发展。在2024年国家级经开区考核评价中,天水经开区成功跻身全国50强。清水、甘谷、武山工业集中区纳入省级开发区管理,秦州、张家川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能级也在持续提升,三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加快建设,县域工业园区不断发展壮大,已然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
特色产业突出,农业产业化水平提升
天水地处北纬35º黄金农业种植带,是中国北方绝佳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也是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经过多年精心培育发展,形成了果品、蔬菜、畜牧、中药材四大特色主导产业。花牛苹果、秦安蜜桃、秦州樱桃、清水核桃、下曲葡萄、甘谷辣椒、武山韭菜等农产品在全国都颇具较高的知名度。全市果品产业基地面积达230.55万亩,产量320.09万吨,综合产值121.69亿元,已建成亚洲最大的元帅系苹果生产基地,麦积区花牛苹果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蔬菜产业播种面积113万亩,产量280万吨、综合产值105亿元,甘谷、武山渭河川道区10万亩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成为甘肃重要的优质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畜禽饲养量达到1456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23万吨,综合产值120亿元,生猪、家禽饲养量均居全省第一;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26.69万亩,产量6.14万吨,综合产值17.1亿元,“清水半夏”“天水连翘”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尤其是天水花牛苹果连续八年荣登“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农业特色产业呈现出结构优化、规模扩大、效益提升、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乡村振兴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
天水始终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视为重要政治任务,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积极拓宽群众产业、就业、增收渠道,脱贫成果不断巩固,乡村振兴加速推进。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建制村实现自来水全覆盖,自来水入户率达96%以上。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比例达100%,自然村组道路硬化率达98.9%,麦积区、清水县、张家川县先后荣获全国“四好农村路”建设示范县区称号。以浅山区坡耕地宜机化改造为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41万亩,大力推进果园防雹网、三防棚建设,着力改善农业发展条件。持续发挥各类帮扶资金对乡村振兴的强大助推作用,统筹安排使用衔接资金、公共服务、东西部协作等资金,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撬动金融资本、社会力量参与乡村产业发展,以及各类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营管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文旅融合加速,消费潜力释放
2024年公祭伏羲大典宣传报道全网浏览点击量超15亿次,“天水麻辣烫”入选“75年、新中国记忆”和全国地标美食,网络话题播放量突破500亿次,特色农产品销售突破60亿元,带动文旅企业营收增长49.2%。精心打造秦州区上亿广场、天水古城、麦积区商埠路步行街等6个天水麻辣烫打卡核心区和18条特色餐饮街区,“天水麻辣烫”已然成为享誉全国的一张亮丽名片。聚焦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强文旅配套设施建设,麦积山游客服务中心、天水海洋乐园、天水白鹿仓文化旅游度假区一期等建成运营,清水北山生态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天水博物馆获评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麦积山大景区荣登5A级景区综合类排行榜全国第八、西北第一。全面落实“两新”政策,争取专项资金3.38亿元,发放消费补贴1.22亿元,撬动大宗消费10亿元以上。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建成省市级直播电商基地16个,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15.2%,建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25个,布局商业网点1.2万个,天水被商务部列为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2024年全年接待游客5950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383亿元,分别增长23.9%、25.6%。
民生福祉增进,保障基石筑牢
天水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惠民实事、民生领域财政支出保持在80%以上。市第四人民医院综合楼建成投用,秦安县医院完成整体搬迁,秦州区被命名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组建县域医共体总医院10个,武山县在全省率先建成信息化集成平台。清水一中、秦州建二小学南校区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完工,市职教园区建设进展顺利,新增学位1.08万个。城镇新增就业3.95万人,输转城乡劳动力73.6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12亿元,“天水麻辣嫂”成功打造为省级劳务品牌。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新建村级农民健身工程50个。持续开展“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群众关心的上学、就医、住房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深化改革,发展动能激活
天水坚持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开放拓展发展空间,国资国企、农业农村、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取消调整和下放市级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273项,调整取消3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行政审批事项承诺办结时限压减率提高至93%、即办件率提升至85.54%。要素市场化改革方面,实施市场主体培育“五转”工程,新增市场主体20.44万户,完成秦州区罗玉沟万亩大樱桃基地高效节水、清水县田川泵站扬水灌溉等工程水价综合改革。国资国企改革方面,巩固拓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深化市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市属监管企业扭亏减亏三年行动攻坚,推动市属企业提质增效。农业农村改革方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以上的村2231个,占比89.6%。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扎实整改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近十年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累计下降70.3%,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山清水秀成为天水的靓丽生态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