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看图片
你是不是以为
这就是几瓶普通的饮料?

错!它的名字叫“假水”
“假水”玩具
属于“水晶泥”(“史莱姆”)的一种类型
长得像果冻,似水又不是水
被称为“解压神器”
很多小朋友喜欢玩
但却有许多安全隐患
据央视新闻8月20日报道,近期广州市市场监管部门针对销售“假水”等网红玩具开展安全风险排查专项行动。以广州全市校园周边文具店、玩具店、商超为重点,重点检查销售“假水”等网红玩具产品,各类经营主体是否证照齐全、是否落实进货查验制度,是否销售假冒伪劣、“三无”、无CCC认证儿童玩具和学生用品行为。
此次行动,市场监管部门共计出动执法人员1203人次,检查相关销售单位725家次,累计监测到网售涉“假水”等网红玩具产品涉嫌违法线索19条,已立案2宗。
在学生中流行的“假水”玩具
多次被曝硼迁移量超过相关标准
网红“假水”在部分中小学校园周边和电商平台热销,这是一种颜色丰富、黏性很强的起泡胶玩具,别称史莱姆、水晶泥,又被叫作“不沾手的水”,因其解压特性和价格低廉受到欢迎。然而,这类玩具存在的安全隐患也令人担忧。

电商平台的“假水”名称和内容五花八门,价格低廉且销量大。
电商平台上“假水”的商品常常取名为“珍珠奶茶”“百世可乐”“幻彩琉璃”“马尔代夫”等,不少店铺已售出几千份至几万份,价格仅在几元到十几元之间。
“珍珠奶茶”的“假水”会做成巧克力色,并添加类似珍珠的小圆颗粒;“幻彩琉璃”则会做成色泽光亮的粉色并添加闪粉。更有甚者,会将“假水”做成小瓶的饮料包装,类似酸奶、可乐、雪碧等包装,细看才会发现有“史莱姆禁止食用”的标识。对于儿童来说,有误食的风险。
此前还有多家媒体报道“假水”玩具中的硼迁移量超过相关标准。
据媒体6月1日报道,记者从多个电商平台随机购买了20款“假水”玩具,并委托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其中14款样品硼迁移量超过国内相关标准建议值,最高的超过5倍之多。


记者购买的部分“假水”,不少做成沐浴露、酸奶或饮料的样式。
据央视新闻2021年5月报道,记者在多所学校周边的文具店当中,采购了9款14批次假水样品,送到检测机构进行化学测试。经过取样检测,测试数据显示,记者购买的9款14批次的假水玩具,竟然全部含有超过欧盟玩具安全限值的硼元素。其中,超标最多的一款产品大概超标了6倍多,正是商家宣称的大厂家生产的不含硼砂的新款假水产品,其产品的标签标明只有纯净水、发泡粉、淀粉、黏合剂等6种成分,完全给人以安全环保的印象。
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假水”中硼迁移量限值的强制性标准,但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20年11月发布的《消费品中重点化学物质使用控制指南》,该指南建议液体或黏性玩具材料中,硼的迁移量应少于300mg/kg。
同时,参考欧盟玩具安全标准,规定液态或黏性材质玩具中硼元素的含量不得超过300mg/kg,在国际标准ISO 8124-3:2020+Amd.1:2023中,对于水晶泥(slime)玩具有新增硼(B)迁移限值为 1250mg/kg的规定。
据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硼一旦被过度摄入,会刺激孩子的消化道,引发恶心、呕吐,长期接触还会影响孩子的肝肾功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对于硼砂来说,成人中毒的剂量为1~3g,15~20g为致死量;儿童误食5g即可致死,而婴儿误食2~3g即可致死。
即使不误食,直接接触过量的硼砂可导致皮肤过敏,也可经破损皮肤吸收,在体内累积造成慢性中毒。
选购“假水”玩具要注意四点
如果还是想购买“假水”玩具,怎么选才最安全呢?
01慎选慎购
· 看到外包装长得像饮料、果冻等食品的“假水”玩具,建议谨慎购买。
· 自行添加硼砂原料(如硼砂水)进行制作的 DIY 手工套装,因直接接触化学物质,可能存在健康安全隐患,建议优先慎选。
02查看标识
· 检查包装标识是否有GB 6675系列玩具强制性标准。
· 检查是否有“不可食用”“避免接触眼睛”等警示标识,以及适用年龄范围(建议3岁以下儿童避免使用)。
03查询CCC认证
部分“假水”产品(如产品套装中具有独立玩耍功能的塑胶或金属部件)需标注CCC认证标志,记得仔细查看确认。

04拒绝购买“三无”产品
无生产厂厂名、厂址、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的“三无”玩具,质量没有保障,千万别买。
来源:央视新闻、广东市场监管、广州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