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李佳佳
4月19日,深圳召开2025年全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暨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会议发布了《2024年度深圳市知识产权白皮书》及知识产权十大事件,举行了高校知识产权实践教学基地签约仪式,并为深圳市知识产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揭牌。
记者从会上获悉,去年深圳以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双示范”建设为主线,以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领性文件为统领,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五大突破”和“四个重要进展”。
五大突破指的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总干事首次访问深圳,深圳知识产权的国际地位和知晓度取得重要提升;在德国设立首个实体化运作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服务深圳企业“走出去”迈出重要里程碑一步;建设运行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深圳河套)国际转化试点平台,知识产权跨境交易和国际创新成果在内地转化迈出坚实步伐;新增高端装备制造和珠宝加工两大产业专利预审通道,深圳成为全国专利预审通道最多的城市之一;出台了系列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纵深推进深港知识产权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四个重要进展指的是:1、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高效运行。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升级,多部门共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着力打造“节点网点+分窗口+保护工作站”的市、区、街道三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网络,国家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成功获批。
2、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更趋完善。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中心,强化重点产业专利导航精准引领,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专利储备不断增强,完善多元化投入体系,推动专利授权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商标注册量等核心指标持续领跑全国。
3、国家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稳步推进。实施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成立深圳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联盟,司法保护效能全面提升,构建“五位一体”海外知识产权维权体系,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海外纠纷应对指导考核评价等蝉联全国、全省第一。
4、知识产权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持续加强与欧洲专利局(EPO)、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AIPPI)等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成立深圳大学国际知识产权学院,获批筹建2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国际话语权进一步提升。
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党中央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锚定目标任务持续发力,通过知识产权赋能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对标先进找差距,在科研能力提升、服务资源集聚、政策协同支持、转化机制完善等方面提质增效;要强化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均衡发展;要加强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协同保护,加快制定人工智能、大数据、低空经济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规则;要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引育懂法律、懂科技、懂经济、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要加快实现知识产权“两个转变”,强化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功能实效。
会议要求,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凝聚共识、加强协作、形成合力,统筹发展和安全,营造公平有序的知识产权发展环境,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全链条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奋力谱写深圳知识产权事业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