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1日夜间,信阳市开始出现大风天气。该市应急、城管、供电、高速等部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力争把大风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图为12日早上,工作人员在检修交通信号灯。 郝光 摄

4月12日,在夏邑县太平镇三姓庄村,志愿者帮助种植户加固西瓜大棚,应对大风天气。 苗育才 摄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龚砚庆 张海涛 刘晓波 黄岱昕 王冰珂 通讯员 张仪薇 聂瑛琪
大风来袭,给人们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不便。河南各地各部门及时安排部署,各行业职工坚守岗位,为公众在风中筑起安全温暖屏障。
预字当先 筑牢防线
大风到来前,省防减救灾办就严阵以待,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密滚动会商研判,及时调度风险地区,全力以赴筑牢防灾减灾防线。
与此同时,气象部门及时发布短临预警预报,加强公众宣传,提示群众做好自我防范。林业部门持续做好红色预警下的森林火灾防范工作,加强火源管控和检查,强化巡查巡护、引导宣传和力量预置。
4月11日至13日,平顶山市汝州、鲁山、叶县、舞钢4个国家站风力记录突破4月历史同期极值。平顶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轮大风天气,于4月10日21时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大风)三级应急响应。市气象部门联合应急部门制作《大风天气来袭防风指南》短视频,通过三大运营商群发提醒短信。
连日来,开封各大景区、文化场馆及时追踪气象预警信号,随“风”而动,调整接待措施,确保游客和景区设施安全。
随着4月11日晚大风预警信号提升至黄色,开封市文广旅局等部门及时提醒各旅游景点,在极端天气时及时停止室外露天文旅活动和水域作业。随后,“开封非遗市集”活动暂停举办,市图书馆等取消周末文化活动,城墙景区等采取临时闭园措施,开封美术馆、市文化馆等也纷纷临时关闭。“景区管理排在第一位的是保障游客安全。”4月13日,万岁山武侠城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措并举 分类部署
本次大风天气极端性、破坏性强。我省各地各部门按照“三管三必须”原则,分类部署守好“责任田”。
文旅部门持续加强公园、景区、户外游乐场管理,果断关闭山区景点索道、缆车等旅游设施,停止一切户外演艺、探险等活动。农业农村部门重点关注大风降温对小麦生长影响,并加强设施农业、分布式光伏、温室大棚、蔬菜工棚的防护。交通运输部门做好长途客车、特种车辆、危化品车辆的安全防护和管护。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统筹协调人员1600人和128台发电车、94架无人机等应急装备,加强电网运行管控,强化重大输变电设备和重要用户供电运维保障。
眼下,驻马店部分地区小麦已经出穗。“我选用的是抗倒伏品种,并按照农技专家指导,喷施了植物生长调节剂,提前清理了田内及周边排水沟。目前看大风影响不大。”汝南县三桥镇辛庄村种粮大户杨景福说。
为应对此次大风降温天气,驻马店市农业农村局制定紧急预案,安排农技专家为广大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在农业设施方面,提醒及时更换蔬菜大棚损坏的压膜线、压膜带和棚膜,增设沙袋、防风网等防风支撑;畜禽养殖设施方面,重点检修加固圈舍、库房等,封堵漏风部位和门窗,以防屋顶被大风掀翻。
迎风出击 守护平安
当大风中群众遇险时,总能看到“火焰蓝”迎风而上。4月12日早上,汝阳县一处围墙被大风刮倒,一名环卫工人被压。接警后,洛阳市消防救援支队汝阳县大队立即出动,成功救出被困人员。同日上午,郑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巩义市大队接到求助,一居民家中热水器和铁架被大风刮落,悬挂在距地面约4米的电线上,威胁过往人员安全。消防救援人员到场后,经过10多分钟处置,顺利将悬挂物转移至地面。
大风导致我省部分公路车辆通行和行人安全受到影响。公路部门闻令而动,迅速派出应急力量奋战抢险保通一线,及时清理路面倒伏树木,修复被大风损毁的路牌,确保尽快恢复道路通行。
树木倒伏、护栏倾倒、井盖移位……郑州市城管应急队伍迅速出击,采取“网格化巡查+智慧平台调度”模式,依托数字城管系统实时追踪险情点位。4月11日,郑州城管系统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加固道路围挡、广告牌匾,并增派巡查人员对高架桥、隧道口等风口区域加强监测,派专人驻守重点路段。截至13日17时,郑州城管系统在岗值守和应急出动约5.6万人次,出动机械车辆2973台(次),确保了城市秩序平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