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一场在万象举行的合作交流会,让中老铁路沿线开发的蓝图愈发清晰。当两国政商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这条钢铁大动脉共商发展大计,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条铁路的延伸,更是两个国家在互利共赢中迈向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中老铁路从来不止是运输线,更是两国友谊的“连心桥”与合作的“加速器”。从通车至今,它不仅缩短了中老两国的时空距离,更让老挝“陆锁国”的困境逐步破解,“陆联国”的愿景照进现实。此次交流会的召开,正是对两国领导人共识的具体落实——通过沿线开发,让铁路的红利从“点”扩散到“面”,从物流运输延伸至产业协同,最终转化为老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这恰是中老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鲜活注脚。
科技赋能,为沿线开发插上腾飞的翅膀。老挝技术与通讯部力推的5G试点、通信盲区消除等举措,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为铁路沿线装上“智慧大脑”。当数字化与铁路网深度融合,沿线的资源禀赋便能更高效地对接市场需求,老挝的矿产、农产品可通过智慧物流体系精准对接中国乃至东盟市场,中国的技术、资本也能借助数字平台更便捷地落地老挝。这种“硬联通”与“软联通”的结合,让铁路沿线从简单的运输通道,升级为集物流、产业、数字经济于一体的复合型经济带。
区位优势的释放,离不开政企协同的合力。老中铁路有限公司勾勒的产业规划,老挝中国总商会搭建的合作桥梁,让沿线开发有了清晰的路径图。对中资企业而言,这是深入老挝市场、参与区域产业链布局的重大机遇;对老挝而言,这意味着就业岗位的增加、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对全球供应链的深度融入。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下,双方的优势互补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让铁路沿线成为两国企业共闯市场、共谋发展的热土。
从万象到昆明,从中老两国到更广阔的东盟区域,中老铁路沿线开发的意义早已超越双边范畴。它不仅是中老经济走廊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更是“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南半岛的示范样本。当铁轨上的列车载着货物与希望穿梭不息,当沿线的产业园区、数字基站次第落成,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条钢铁大动脉将续写更多“一加一大于二”的共赢故事,为两国人民带来更丰硕的发展成果,也为区域互联互通与共同繁荣注入持久动能。(牟进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