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临4月,各家银行2024年的财报披露工作已陆续收官。信用卡行业2024年的经营现状也随之浮出水面。
在消费市场的新周期里,当前银行信用卡行业普遍面临业务增长和资产质量承压的挑战性局面。但其中也不乏一些机构,一直在努力尝试于存量时代中寻求增量机遇。中信银行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截止报告期末,中信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达到1.23亿张,同比增速6.68%。
说实话,我曾经费解于这一不同于行业大势的反差,直到这个月。
中美双方空前强硬的关税博弈让所有人再度见证了历史。特朗普政府发起的“征关之治”,让中国政府的“内循环”战略含金量再次提升。早在3月初,2025政府工作报告中,“消费”一词在政府被提及三十多次。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部署举措力度之大、覆盖之广清晰展现了顶层设计将提振内需战略置顶的意图。
某种程度而言,消费与国运的关联,从未像2025年的此时此刻般,如此紧密。
认真做场景,多维促消费
2024年,中信银行进一步创新升级产品服务体系,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理念,强化客户深度经营,聚焦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持续焕新、迭代信用卡产品。
比如,面向年轻客群,结合Z世代人群消费特点,该行持续焕新“有颜有个性”中信银行颜卡系列产品,推出提供丰富线上购物优惠的“龙马精神卡”、畅享酷玩休闲的“GO卡”、低至0.9元随心喝咖啡的“醒醒卡”、满足高频公共交通出行需求的“PASS卡”等,截至报告期末,中信银行颜卡系列产品累计发卡超过1500万张,广受年轻消费者青睐。

此外,中信银行信用卡发布的爱吃卡、爱家卡、爱行卡等系列产品也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为美食达人定制“爱吃卡”,可在指定餐饮商户享受15%消费返现;聚焦居家场景的“爱家卡”则提供生活缴费15%返现等权益;聚焦高铁旅游场景、享高铁票及高铁订餐15%返现的“爱行卡”。打造差异化优势的产品满足大众民生诉求,可谓洞察独到。
多样化的产品矩阵是场景精细化经营的主要抓手。迄今为止,中信银行信用卡在“食、住、行、娱、购”等一系列场景中,围绕高端、商旅、女性、年轻等核心客群持续构建立体的产品矩阵,也是中信银行信用卡在获取新客户上持续保持增长的重要力量。
信用卡的商业模式,究其本质,只有两点:场景渗透和杠杆效应。
截至2024年底,中信银行信用卡的场景建设已渗透至1500个核心商圈,6000余个品牌、40万家门店的消费网络。而杠杆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信贷额度,代金券、满立减等营销工具应用同样也是撬动用户心智的重要手段。
2024年,中信银行信用卡动卡空间App 升级至11.0版本,推出“信用卡”“优惠”两大新门户,持续打磨核心权益行权流程体验,“9分享兑”、“9元享看”和“精彩365”三大主要品牌活动在APP端有了更完整的呈现,支付立减、代金券、到店优惠等权益精准也得以精准推送到适配用户的面前。财报显示,2024年动卡空间App线上月活用户达2,246.94万户,同比增长13.05%。
值得一提的是,信用卡作为消费金融的重要抓手,一直都是政策精准滴灌重点行业的绝佳路径。
比如,过去十年间,在国家政策的协同下各家信用卡机构对包括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在内的各种绿色消费提供分期利率补贴,再比如,过去五年间,各地政府发放的数字消费券,多通过各类银行APP进行领取和核销。曾有地方数据显示,72%的政府消费券通过信用卡核销,带动消费杠杆率达到1:8.6。
此间,头部信用卡机构的牵引作用尤为显要。中信银行信用卡不仅扎扎实实将促消费的政策感召实实在在转化为市场动能,在绿色金融等政策发力点,也展现了重要的头部担当。
在探索金融消费新范式上,中信银行信用卡近年也一直走在行业前列,推出银行业首个个人碳账户,构建了“1个碳账户+1个低碳生态平台+低碳主题信用卡”的经营体系,年报显示,“中信碳账户”截至2024年底开户量已突破2150万户,累计碳减排量超过18万吨;“绿·信·汇”低碳生态平台持续扩容,携手二十余家行业伙伴打造绿色消费体系;聚焦地铁出行人群打造的“PASS卡”,为新能源车主推出i车Pro白金卡,都是绿色出行特色信用卡产品,为绿色低碳人群量身定制了相关权益,积极推动绿色新质消费潜力释放。
与周期同行,以质谋远
相较于宏观环境下消费行为的周期性转变,信用卡在更早以前已进入从规模到质量的发展新周期。
自“信用卡新规”出台以来,据央行统计,银行信用卡及借贷一体卡数量由2022年的8万张下降到2024年的7.27万张。正如中信银行副行长谢志斌表示,“当前局面具有挑战性,但同时是对银行的鞭策和启发。”
为紧密贴合全行的战略沿革,2024年中信银行信用卡持续大力加强了场景获客、深度经营、组织敏捷、数字提效等方面能力,加快探索、穿越周期的能力建设,努力争取掌握实现战略发展的主动权。
除了在绿色金融方面的亮眼表现。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中信银行信用卡扎实有序地将其与自身经营发展有机结合。
在普惠金融方面,中信银行信用卡发挥“爱·信·汇”公益平台优势,助力乡村地区学校的素养教育,累计号召超160万人次捐赠积分,捐建221间“梦想中心”多媒体教室及配套课程。
在养老金融方面,中信银行信用卡持续推进金融服务适老化进程,着力提升银发群体服务体验,优化上线动卡空间APP长辈版3.0,帮助老年人共同跨越“数字鸿沟”,畅享“数字红利”。
在科技金融方面,中信银行信用卡加强科技创新与智能化服务能力建设,将大数据、AI大模型融入服务全流程,助力客户服务效能提升超10%。
在数字金融方面,中信银行信用卡升级推出动卡空间APP 11.0版本,打造APP“五大门户”,构建信用卡一站式服务新生态,线上月活用户达2246.94万户,同比增长13.05%。
同时,信用卡业务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亦需维持风险的平衡可控。
年报显示,中信银行优化持续优化客群结构与资产结构,坚守风险底线,促进信用卡业务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2024年,中信银行信用卡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
而作为判断客户风险的前期指标,四季度信用卡贷款早逾率分别比三季度下降11.5%,由此可见,信用卡贷款新户风险明显下降。
当然,需要认清的是,前方的挑战依然艰巨:最新的中美贸易形势、仍趋谨慎的公众消费风向,无疑当前仍将持续的宏观挑战。但值得期待的是,一系列消费提振政策落实的叠加效应,也将为市场带来政策的春风。
唯有踏准经济周期和宏观政策的双周期,方能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金融从来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一定是依托于实体经济、依托于人。信用卡作为零售金融的典型业态,亦是如此。“促消费”、“扩内需”、“惠民生”本是一体,尤其,在这关键性的历史时刻。
内容来源:十字财经
作者:李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