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龙虾小镇初具规模,高明杨和镇打造华南最大澳龙苗种基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1 10:59:00    

在佛山市高明区杨和镇沙水村,以淡水澳龙产业为核心的特色渔业悄然崛起。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与技术创新,这里形成了从孵化到养殖的全产业链条,不仅实现了四季恒温育苗,更带动周边农户走向规模化、现代化农业之路。

秋意初显,户外暑气未消,但在沙水村广东家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孵化车间里,却是一片清凉。技术人员穿梭于一排排孵化池之间,正在为种虾进行父本和母本配对。这里是华南地区规模领先的淡水澳龙(红螯螯虾)工厂化育苗基地,即便是在严冬,车间温度依然恒定在20摄氏度左右,为虾苗生长提供稳定环境。

“我们选择的父本通常在一两至一两五,母本在一两至一两二,公母配比约为一比三。”技术总监黄晓伟指着池中通体鲜艳、螯足饱满的种虾介绍,“红螯螯虾对环境和基因要求极高,每一步都需科学调控。”完成交配的母虾抱卵后,将被移至产床进入保种孵化阶段。待幼体发育至一定阶段,再通过精准降温程序使其逐渐适应外塘环境,从而提高存活率。

与传统的外塘受精再移入室内孵化的模式不同,家禾水产采用全流程工厂化孵化——将种虾引入室内完成蜕皮、交配、产卵和孵化的全部环节。该模式依托恒温恒湿、AI水质监控、基因测序等高科技手段,实现对虾苗生长周期的全程可控。

“别人三月开始育苗的时候,我们的虾苗已经可以下塘了。”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大幅缩短生产周期,更成功将苗种存活率提升至90%以上,实现了全年不间断供苗。

推动这一变革的是企业投入和强大的科研支持。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华南总监甘崇健介绍:“我们与家禾水产合作共建的工厂化孵化项目,目前已实现年产2000万尾虾苗,能覆盖约4000亩养殖水面。”该项目通过产学研联动,将实验室成果迅速转化为产能,有效缓解了澳龙虾苗长期依赖进口、供应不稳的行业痛点。

澳洲淡水龙虾肉质鲜美、经济效益显著,但由于种苗稀缺、养殖技术要求高,多年来未能形成大规模养殖。

家禾公司负责人麦子健说,沙水村优良的水质环境和生态基底,是项目成功落地的重要基础,“我们经过数年水质跟踪和生态评估,确认这里非常适宜淡水澳龙的孵化和养殖。”

目前,广东家禾水产在高明区拥有1000亩养殖场,其中沙水基地占200亩,并配有3000平方米的智能化孵化生产线。该基地已成为推动当地农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项目。其推出的“公司+农户”模式,正带动周边农户共同投入标准化养殖,逐步形成聚合种苗、饲料、技术、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闭环。

随着模块化、工厂化生产模式的成熟,沙水村淡水龙虾产业朝着“华南最大淡水澳龙苗种供应基地”的目标稳步迈进,书写着高明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文、图/高明融媒记者 任家文

视频/高明融媒记者 李向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