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44℃!河南将迎历史级高温!上一次还是乾隆年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08:30:00    

7月13日中午,许多河南朋友点开手机天气软件时,目光可能都被一个数字牢牢吸引——15日,省会郑州的预报气温赫然显示着:44℃。就连夜间的最低气温也可能高达33℃,暑热将贯穿一整天。

据河南省气象台高级工程师栗晗介绍,“本轮高温天气最强的时段,预计出现在14日至16日。”届时,河南省北中部、东部、南部的部分县(市、区)最高气温将达到40℃以上,局部地区甚至可能超过42℃。

中央气象台7月13日18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7月14日起,华北南部至华南、新疆等地将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其中,河北南部、河南、陕西关中、湖北西部等地将成为高温核心区域,高温持续时间长、强度强,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9℃至43℃,未来一周的高温日数可达6至7天。

44℃,这个数字在气象史上极为罕见。在历史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极端高温之一,就发生在280多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间。

据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乾隆八年京畿地区应急体系初探》考证,那是在乾隆八年,也就是公元1743年的夏天。当时,华北地区遭遇了一场历史罕见的酷热。天津镇总兵官在给乾隆皇帝的奏折里写道:“五月苦热,土石皆焦,桅顶流金……”意思是说,天气热得土地和石头都像要被烤焦了一样,船上桅杆顶端的金属装饰都仿佛融化流淌了。这虽然是文学化的描述,但足以想见当时热浪的恐怖。

据《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的普查,乾隆八年(1743年)的夏天,是明代以后酷热记载最多的年份,其影响范围、炎热程度和危害之深,堪称历史之最。当时的官方史书《清高宗实录》也留下了“溽暑炎蒸,甚于往岁”(意为湿热的程度远超往年)的记载。

更有力的证据,来自一位当时身在北京的法国传教士宋君荣。在他寄往巴黎科学院同事的信件里,他惊呼:“北京的老人称,从未见过这样的高温。”作为一名科学家,他用温度计在当年7月25日测得了一个数值,经后人换算,正是44.4℃。

来源:大河报、中央气象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