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精准施策 为退役军人铺就转型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07:13:00    

脱下军装,如何在社会坐标系中找到新定位?这不仅是退役军人的人生转折点,更是检验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服务保障效能的实践命题。莱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以创新思维破解转型难题,通过3项系统性工程,让退役军人在职业新赛道中找准坐标,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与莱芜区税务局联合开展税费优惠宣传活动。

精准培训

从“战场尖兵”到“行业能手”

退役后如何快速融入社会?莱芜区给出的答案是“全周期成长计划”。从适应性培训的心理调适,到订单式技能提升,再到精准岗位对接,一条清晰的成长路径让退役军人不再迷茫。

寨里镇退役军人刘畅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习惯了部队的集体生活,突然面对市场,连简历都不会写。”刚退役的刘畅一度陷入焦虑。2024年10月,在莱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上,转机出现了。3天的沉浸式课程,政策专家解读就业形势,心理导师疏导转型压力,创业老兵分享实战经验,让刘畅心中有了底气,创业有了方向。他迅速行动,选取店址、办理手续、采购设备,仅用两个月就创办了“百味斋菜煎饼店”。如今,看着自己这家日均营业额超500元的小店,刘畅不禁感慨道:“培训不只是上课,更像一场‘职业预演’。”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退役士兵就业创业需求和街道(镇)经济特色,莱芜区建立了“退役军人专属岗位数据库”,精准匹配岗位,促进全区退役军人高质量就业创业。

孵化激活

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冲锋”

培训是退役军人转型的“起跑器”,创业孵化机制则是助兵腾飞的“推进器”。

今年3月26日,在莱芜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的会议室里,退役军人、创业导师、技术专家和财务顾问围坐一堂,一场“项目诊断会”为军创企业“把脉开方”。

“我们不做大而全的表面文章,要的是精准滴灌式的深度孵化。”基地运营负责人闫超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份特殊的“军创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街道(镇)的特色产业和退役军人创业项目。寨里镇的生姜种植、杨庄镇的农产品储存加工、高庄街道的畜牧养殖……每个项目背后都凝结着基地团队的培育匠心。

寨里镇退役军人韩翔深知团队运作的重要性,当他为生产许可证发愁时,基地的法律顾问不仅全程陪同办理,还帮忙梳理出3套备选方案。“从早8点到晚6点,专家团队陪着我们连轴转,帮助我们解决了大难题。”这样的细节服务,让今年以来入驻的38家军创企业平均孵化周期缩短了30%,带动就业人数突破2000人。

政策礼包

从“雪中送炭”到“全程护航”

在莱芜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摆放的退役军人创业扶持政策、免税费优惠政策展架格外醒目,“金融管家”小张和同事们利用工作之余,为全区1132家军创企业和1409家个体工商户精准推送最新政策;协调税务部门开设退役军人服务窗口,2024年为辖区军创企业减免各类税款476万余元。

在新诊所成立初期,退役军人景先军急需启动资金。正当他准备抵押房产时,得知消息的“金融管家”小尚主动上门送政策:基于诊所稳定的客流量和信用评级,可以申请小微企业无息贷款50万元。“以前都是我们到处打听政策,现在退役军人事务部门上门服务,暖心又省力。”景先军笑道。

这种“政策找人”的服务理念已渗透到莱芜区退役军人工作的方方面面。高庄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创业指导员毕霄鹏,办公桌上放着一沓申请表和材料清单。“小于,你的创业贷款申请材料我帮你理好了,提交后大约3天能批下来。”这样的“一对一”服务,已覆盖全区85%的军创主体。2020年以来,莱芜区共为244名退役军人办理创业贷款7025万元,为150名退役军人发放创业贷款贴息近177万元,真正把退役军人创业扶持政策落到了实处。

当精准培训重塑职业能力,当孵化平台激活创业基因,当金融活水浇灌成长沃土,当政策礼包释放乘数效应,莱芜区以政策为笔、以服务为墨,为退役军人绘制专属的“第二战场”蓝图,把退役军人的特有执行力转化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兰萃 通讯员:杨莹雪 胡蕴博 张欣)

相关文章